中華化工:行走在香蘭素的最高處

嘉興市中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發布時間:2011-04-20 09:39:55 閱讀 14874 次


    三間小平房,十幾只舊鐵桶,兩百多平方米土地,這是1976年剛剛起步的嘉興市中華化工廠。800余畝工業園區,8個分(廠)公司,總資產18億元人民幣,這是2010年叱咤風云的嘉興市中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從小作坊到香料王國,它在30多年里,循跡著一條自主創新,做大做強的軌道。它的創業創新,千辛萬苦,它的研發成果,值得尊重。產業在升級,結構在優化,產品在多樣,規模在擴大,日益強大的嘉興中華化工廠,唯獨那一顆堅持技術創新的赤誠之心始終不變。特別是歷時10年耗資6億元,孜孜追求殷殷探索,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成功研發并投產了第二代乙醛酸法香蘭素生產技術。在香蘭素行業乃至整個香料領域的世界舞臺上,中華化工“久珠”品牌,著實是一道耀眼的中國之光。

                                              中華化工:行走在香蘭素的最高處

只有依靠科學技術,才能讓弱者變強、強者更強

    時間回到1976年,時任嘉興中華化工廠廠長的朱貴法,賺到了2900元的第一桶金。當時的他為了維持企業的繼續生存發展,想方設法從上海請來“星期天工程師”指導生產,聘請化工行業專家、學者、教授來廠講課,進行傳、幫、帶活動。同時,在廠內選擇一批高中文化青年去杭州培訓,提出“人有我專,人無我有,創新立異”的辦廠思路。建立了科技領導小組,朱貴法自任組長,各車間建立科研小組,由30名科研人員組成科技信息網——中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科技研究中心。建造了文化科技大樓、圖書室、檔案室,全廠形成一個人人講科學,個個車間靠科技發展的新局面。中華化工30年歷久彌新的輝煌,由此發端。

    中華化工廠從1977年到1980年,利潤連年翻番。可是好景不長,1980年下半年起,市場飽和,銷售急劇下跌。禍不單行,由于質量問題,產品又遭遇退貨。該怎么辦?痛定思痛,朱貴法清醒地意識到,只有依靠科學技術,不斷開發新產品,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經過千辛萬苦的努力,中華化工廠終于與華東化工學院結成對子,專門成立了技術開發小組,共同開發新產品。朱貴法親自掛帥,在總結實踐經驗和借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新的路子。而也是從那時候開始,他帶領著“中華人”走上了技術為本的創業之路。

     1980年,企業沖破了愈瘡木酚含量降低到5%的難關,獲取高效益低消耗的好成績。1981年,朱貴法組織領導、技術員、工人三結合到上海取經,苦戰三日三夜回廠試制成功一個新產品——黃樟油。1983年到1986年三年間,朱貴法帶領全廠工人、技術人員以“走出去,請進來”學科學、拓發展的創新精神,連續試制成功6個新產品,這些產品剛面市就一炮打響,外貿出口部門爭相要貨,企業效益大大提高。其中麝香F通過省技術部門鑒定,屬國內首創,被國家列入“星火計劃”,榮獲省市科技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這一項目的研制成功,開發了國際市場,朱貴法的這一創舉為廠盈利20萬元。

     時至今日,中華化工廠已形成八大產品:愈瘡木酚、香蘭素、合成檀香、黃樟油、桉葉油、天然樟腦粉、高效低毒農藥殺菌劑敵克松和麝香F。它們暢銷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德國、意大利、新加坡、加拿大、俄羅斯及我國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特別是香蘭素、麝香F、合成檀香、黃樟油已成為亞洲第一產地,居世界第二位。正是這產品上快速的更新換代,才使中華化工廠在業內始終有著獨一無二的核心競爭力。

一個香蘭素,開啟了一個屬于中華化工的香料時代

     真正讓中華化工廠名聲大震的,還是其生產的“久珠”牌香蘭素產品。那是1988年,在嘗到了首次新產品開發的甜頭后,朱貴法又馬不停蹄地親自主持研制開發了食品添加劑“香蘭素”,并榮獲全國星火計劃成果展覽會金獎。當時,朱貴法立馬果斷投資400萬元建造生產200噸香蘭素的新技術車間,單這一項新產品的試制成功就為企業年增產值2400萬元,創稅利420萬元。

    隨后,中華化工還不斷成功開發了合成檀香和列入國家級星火計劃的“乙基香蘭素”等新產品。通過多年來的研究與實踐,中華化工廠在2006年底順利實現用“乙醛酸法綠色工藝”替代傳統“亞硝基法工藝”(高污染)合成“香蘭素”路線研究,在減少三廢產生的同時,還提高了產物的得率,降低了生產成本,產品品質已超過國外主要競爭對手的產品品質,這也意味著公司香蘭素與乙基香蘭素生產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08年底,中華化工建成了全球年生產能力最大的“乙醛酸法綠色工藝技術”單一生產車間,年生產能力達到10000噸。在這一生產車間中,所有合成反應均實現了連續化與DCS自動控制,在產品合成與分離技術上進行了多處創新,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按2008年實際產量8700噸香蘭素計,年可減少COD生成1.17萬噸,減少固廢物3.22萬噸。通過生產過程連續化,并實現了DCS全程自動控制,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過程的穩定性,也顯現出明顯節能與提高生產效率的優點,可年減少標煤2.18萬噸。

     中華化工在香蘭素合成與工程技術上的這一突破,特別是產品分離提純技術、生產自動控制與連續化技術促進了我國香料香精行業的技術發展,也推進了我國香料產品全球市場化進程。2009年,中華化工實際生產香蘭素達到8528噸,實際銷售量9109噸,約占世界香蘭素產量的52%,全年實現產值17.1億元,利稅3億元,產品深受國際市場的歡迎。

     在不少香蘭素企業紛紛收縮產能之際,中華化工的擴張步伐讓不少同行驚異。而在朱貴法看來,如此擴張并非毫無邏輯,而是有著深層次的產業布局考量。“鄰氨基苯甲醚——愈創木酚——香蘭素”,經過多年的不斷完善,中華化工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業鏈。中華化工從香蘭素的上游產品到香蘭素以及香蘭素的下游產品,全面貫通產業鏈模式,以實現低成本、規模化的擴張,鞏固行業引導者地位。

     中華公司主營的“久珠”牌香蘭素產品遠銷日本、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國香港等。“久珠”牌商標在12個國家和地區注冊了“國際商標”。憑借在香蘭素產品生產與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中華還承擔了“香蘭素、乙基香蘭素”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成為了香蘭素國家標準、乙基香蘭素行業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主導著全國乃至全球香蘭素產業的話語權。

用自主知識產權,為企業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一個小小的香蘭素產品,卻蘊含了不少突破性技術的可能。作為香蘭素產業的主導企業,中華化工一直不忘承擔起行業核心技術研發突破的職責。近5年來,企業所產生的利潤全部用在技改上,累計投入技改資金達5.5億元,技術研發投入大,風險也大,但中華人愿意“拿技術賭明天”。一個項目投下去之后,最終成敗是個未知數,就拿1000噸第二代乙基香蘭素這個項目,僅中試設備一項就耗資3000多萬元,中試的整個過程長達一年,其間企業需要足夠的耐心等結果。

     憑借著這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勁頭,中華化工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了創新型企業的飛躍。如今中華化工已擁有較強的自主開發能力,因此,2008年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然而企業與國內外著名的科研院校廣泛開展產、學、研的合作非但沒有放松而且更增強并卓有成效,不斷地為中華化工提供新的技術支撐。2008年初,公司還高薪外聘了國內“香精香料”領域頂尖技術專家——原上海香精香料研究所所長、博士毛海舫同志,擔任公司副總經理和總工程師,全面負責公司的技術改造、研發創新等事宜,充實公司的技術力量。采用先進的創新技術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著力于香蘭素前后延,做大香蘭素實體。

    自主創新并非易事,中華化工廠潛心研發出的多項香蘭素生產專利技術,讓朱貴法意識到了保護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假如這件產品的專利屬于某一家企業,他得到了這個知識產權以后,其他的人、其他的企業就不能生產同樣的結構同樣的產品,你要生產,可以,但必須征得人家的許可,它也是一種產權,是產權就要受到尊重,受到保護。創新是靈魂,知識產權是保障。即使我們在思想上有了充分的認識,但如果對知識產權保護不足,仍然難以保證創新企業的超額收益。”他強調中華化工廠歷來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一方面,中華化工絕不允許任何人侵犯屬于他們的知識產權;另一方面,他們也尊重他人知識產權。呼吁更多同行企業重視自主創新、尊重知識產權,杜絕惡性競爭,從而實現整個行業的和諧共贏。

    未來兩年里,中華化工擬上馬的重大科研項目有《對甲酚法合成香蘭素生產技術開發》、《合成薄荷產品開發》、《香蘭素下游系列產品開發》與《甲酚合成技術開發》等與企業發展密切相關的項目。其中對甲酚合成香蘭素方法是較乙醛酸法更有競爭力的新方法,可能在今后3至5年內成為替代乙醛酸法成為生產香蘭素的主要方法,一旦成功,必能帶來更高質量和更低成本,也將是利于更大規模化生產的香蘭素技術。香蘭素行業必將進行再次洗牌。這家“隱身”于鄉間的民營企業,有望成為控制全球香蘭素的真正“霸主”。

后記

     通過對嘉興市中華化工的訪問,我們了解到,我國香蘭素產品的質量好且穩定,產品的合成技術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產品的價格卻比國外同等產品低,可以說,我國香蘭素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極具競爭力。而且目前能夠獨立研發并運用最新技術成功生產香蘭素的企業寥寥無幾,所以這個行業的利潤率相當可觀。

     正因如此,香蘭素成了不少人心中的“搖錢樹”。在我國,凡是能產生優厚回報的行業,總是容易引得大家“一窩蜂”地上馬加入。由此引發的同質化競爭,相互壓價,最后導致企業甚至行業走向沒落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而中華化工所獨有的技術、工藝也成了不少人覬覦的香餑餑。他們迫不及待地打算進入香蘭素行業分得一杯羹。這不禁讓人擔憂,香蘭素發展到一定階段,會不會也要重蹈這樣的覆轍?

     我省是食品添加劑大省,大大小小的企業多達60家,為規范發展這個行業,浙江省經貿委曾在2008年出臺的《浙江省食品添加劑規范使用和產業發展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加強規劃引導,認真編制《浙江省食品添加劑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行業發展方向、階段性目標和工作重點,合理布局食品添加劑產業的品種、區域和規模,避免無序競爭和重復建設。

    “其實嘉興中華化工在香蘭素行業的大作為,是由其巨額的研發投入和強大的技術創新在支撐著的”,浙江省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協會會長黃仙堂客觀地指出,貿然進入“香蘭素”這個行業,只會增加創業的風險。不可只看到利益,而忽略這背后需要投入的強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而迷失在急于求成的無序競爭中。

     黃會長呼吁:“香蘭素行業前景廣闊、潛力無限,我們企業需要承擔起行業健康發展的責任來。以正當有序的競爭來推動技術的改進,產品結構的優化,從而提升行業的整體水平。此外,鑒于自主創新對行業的極大影響力,國家應不斷完善自主知識產權等相關法律制度,為企業的智慧成果提供法律保障,為企業發展營造公平、公正的生存環境。”